• 1
  • 2
  • 3
行业新闻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文章
4S店售后乱象 车主分级定动手脚程度
发布时间: 2015年03月20日 【字体:
2015年03月17日 来源:新华视点作者:张晨俊 薛天

        伪劣配件以次充好,夸大故障过度保养,不做保养不予保修……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以“提供高品质服务”为行业标准的汽车4S店,目前却在维修保养环节存在诸多乱象,市场深度整治已迫在眉睫。
        年初购进10件原厂配件,年尾一查全在库房
        西安市某品牌一家4S店年初购进了10件价格不菲的原厂配件,车主来消费多被告知用的是原厂配件。然而,到了年底,工商部门一查,发现10件原厂配件竟原封不动躺在库房里,一件不少。
“在我们的专项检查中,一些4S店原厂零部件的进货数量和维修配件使用数量根本对不上号。”陕西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侯云章介绍, “一年中店方对数千辆汽车进行装潢保养、故障维修,选用的大批配件 其实都是所谓的‘副厂产品’,这已经成了汽车4S店里秘而不宣的潜规则。”
        在陕西省工商局消保处的办公室里,有大量从4S店收缴的供汽车装潢、维修使用的“三无”零部件,有些配件的包装盒上只印着产品名称以及“4S店专用”的字样,并没有关于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和质检合格的任何标注。
        深谙维修行业“内幕”的陕西咸阳市一家修理厂的老板陈进军说:“说是从广东发的货,其实就是找小工去西安市玉祥门汽配城买来的,消费者有几个能认出来?”
       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,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相关投诉超过2.6万件,其中涉及售后服务问题4111件。针对群众投诉较为集中的汽车消费市场,陕西省工商局曾于2014年进行过专项整治,在对全省2000多家汽车4S店调查后发现,存在违规问题的企业就超过了200家。
        车主被划分等级,店员据此决定“动手脚”程度
       “4S店销售人员都是‘心理学家’,一双‘火眼’能看出你是不是容易上当。”一位曾在北京一家4S店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每个接待车主的4S店工作人员都会在电脑中记录车主的等级,对修车行业不了解的一般被划为A等,有一些了解的被划为B等,有丰富经验的被划为C等。店员会根据等级推销不同价位的维保产品,或是决定“动手脚”程度。
        ——小毛病大手术,遇到故障只换不修。
        2015年1月初,西安市民赵旭旻家里的一辆沃尔沃汽车报警灯突然亮起,赵先生就把车送到了4S店检修。“4S店维修工简单检查后,说是方向盘的游丝传感器出了问题,换配件加人工需要3000元。而我另找到一位维修工人进行检查,发现只是线路接触不良,重新把传感器线路接驳一下就好了,根本不用换件。”
        ——诱导车主过度保养。
        一位汽修厂主管余强告诉记者,大部分车主缺乏对汽车的专业知识,在遇到关于车辆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时无法辨别4S店所提供的信息真伪,只能听由4S店“处置”。
        ——霸王条款,不做保养不予保修。
       贵州市民吕先生于2014年购买了一辆丰田轿车,在4S店做了几次保养后,他觉得费用比其他汽修厂高出太多不够划算。在询问4S店自己能否选择在其他汽修厂做保养时,店方明确表示“如果不在售权经销商处保养,整车都不给予保修”。
      “不在维修保养上多榨汁,想生存下去很困难”
       部分4S店管理人员表示,维修保养环节实际已经成为4S店最大的利润增长点。同时,汽车生产厂商强行摊派车辆和零部件销售任务的做法,也“逼迫”一些4S店不得不打起“歪主意”。

扫描关注官方微信